腸病毒的感染在臨床上有好幾種表現,家長們比較熟悉的就是「疱疹性咽峽炎」跟「手足口病」,同樣都會有口腔的潰瘍,主要的差別就是在身上有沒有長疹子。剛好前一陣子自己家的小寶得到手足口症,有一些特別的皮膚表現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一些得到手足口症的孩子,除了身上會出現紅疹或水泡,還可能有皮膚上的表現,「脫皮」以及「指甲脫落」,手指、腳趾都有可能發生。通常遇到指甲脫落的孩子,都會先詢問之前是否有感染過腸病毒,對有經驗的兒科醫師來說,應該不少見。
脫皮:約感染後1-2週發生
脫甲:約感染後1-2個月發生
研究統計上,感染到克沙奇A6型的腸病毒,約有37%會出現脫甲症。腸病毒的感染會讓表皮皮膚受損,也會影響到指甲的生長,新生的表皮跟指甲與受損的表皮、指甲產生分離。因指甲生長比較緩慢,所以比較晚出現脫甲。
大約1-4個月之後等指甲生長組織恢復正常,指甲會慢慢再長出來。但是在脫甲的過程中間有可能會勾到衣物造成受傷,這段期間可以使用紗布或是指套保護指甲。
在台灣,腸病毒整年都會有,高峰一般是在4-10月,目前還是沒有特效藥,要請孩子確實做好手部衛生避免感染。71型腸病毒也很久沒有大流行了,大部分的孩子是沒有抗體的,6歲以下幼童可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以降低感染引發重症的風險。
腸病毒脫甲症
2025/09/03